什麼是失眠

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的研究結果顯示,全台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正在承受慢性失眠症(Chronic insomnia)的苦惱。這種睡眠困擾在DSM-5(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)診斷系統中有明確的準則:當失眠無法歸因於物質使用,或不能以精神疾病或身體狀況解釋時,一個人對睡眠質量和時間感到不滿意,至少連續三個月抱怨入睡困難、睡眠中斷、早醒,並且影響到社交、職業、教育和行為等重要方面,便可以定義為失眠。

老年族群失眠的現象

台灣的老年人群中有慢性失眠症的現象高達27%,比起19至59歲年齡層的19.3%更為顯著。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,大約有四分之一罹患慢性失眠,換句話說,每四位老年人中就有一位受到這種困擾

統計數據顯示,80%的老年人患有一種以上的身體疾病,這些疾病可能導致睡眠障礙,如胃食道逆流、腦中風、退化性神經疾患、心臟衰竭、各種原因引起的疼痛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攝護腺肥大、洗腎,以及一些藥物等。

隨著年齡增長,失眠問題的發生率也相應上升。根據資料顯示,65歲以上的台灣老年人有失眠問題的比率約為1/3至1/4,高於全台平均的1/5,且女性比男性更多。食品藥物管理署在102年的統計發現,65歲以上的族群中,大約有40.7%因失眠問題而使用過鎮靜安眠藥;而這個年齡層使用鎮靜安眠藥的盛行率是25至44歲者的3倍,是45至64歲者的1.5倍。這些數據清楚地顯示出銀髮族群中失眠問題的嚴重性和普遍性,不容忽視。

睡眠障礙的原因

心理原因

  • 生活轉變與壓力:老年人可能因為孩子離家、職場退休等原因感到孤獨和失落,無法調適生活重心的改變,則會影響情緒穩定,進而導致失眠問題。
  • 情緒激動:看到令人激動的節目,例如政論節目等會引發情緒激動,影響入眠和睡眠品質。
  • 心理健康問題:有的長輩是因為久病,有的則是無法調適退休或家庭重心變化,有的則是年輕時即有易焦慮的問題。憂鬱症、焦慮症、失智症等一些精神科疾病常常有失眠症狀,相互影響,進而影響醫師判斷。
  • 生活轉變與壓力:子女的獨立、親朋好友的過世、退休生活導致失去社交環境、無法調適生活重心的改變等因素可能導致情緒難以排解,進而影響睡眠。

生理原因

  • 慢性疾病影響:疼痛、心臟病、呼吸系統疾病、尿頻、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會伴隨著身體各種不適,進而干擾夜間睡眠,影響入眠和睡眠質量。
  • 使用特定藥物或食物:特定藥物(如利尿劑、支氣管擴張劑、擬交感神經興奮劑等)、過量抽菸或咖啡因攝入,可能對睡眠造成干擾。
  • 睡眠疾病:睡眠呼吸中止症、不寧腿症、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等睡眠疾病會影響夜間睡眠。
  • 失智和日夜節律失調:失智症患者可能因大腦退化而出現日夜節律失調,導致睡眠困難。

老年失眠之預防

  1. 日光照射與生活規律:透過外出散步或戶外活動曬太陽,確保長輩在白天接受足夠的自然光線,有助調節生理時鐘。同時,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,即使前一天沒有睡飽,也要維持固定的起床、進食、就寢。
  2. 限制瞌睡與午睡:避免白天過度的瞌睡,如果白天真的精神不濟,也把午睡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,避免影響夜晚的睡眠品質。
  3. 治療身體不適和疼痛:如有疾病或疼痛困擾,如攝護腺肥大導致夜尿、女性更年期睡眠障礙、洗腎病導致腿部不寧症等,應尋求相應的醫療專業治療。
  4. 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:注意睡眠環境的噪音、光線(不要太暗或太亮)、溫度、濕度和寢具舒適度,保持房間宜人的環境,避免影響睡眠品質。
  5. 飲食與飲水注意事項:茶和咖啡請在中午前飲用,晚餐後避免攝取刺激性食物和過量飲水,也避免利尿的食物和飲品。並減少菸、酒、咖啡的攝取。人們常誤認為飲酒會幫助睡眠,其實酒精會干擾睡眠,使深睡期睡眠減少,讓睡眠更破碎。所以,請不要以酒來輔助睡眠。
  6. 培養睡前儀式與習慣:睡前一小時留給自己,養成一套屬於自己睡前的專屬儀式,可以泡腳或洗個溫水澡舒緩身心,做點簡單不激烈的伸展運動放鬆肌肉,想睡時再上床。睡不著時不要一直看時間,如果躺了半小時以上還未入睡,可以暫時離開床舖,等想睡時再回來。睡前保持放鬆的身心,有助於輕鬆入眠。

參考資料:hello醫師

          中山醫訊

          幸福熟齡

          Uho優活健康

          常春

          康健

          HEHO

Author Ms. F

Writ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