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腿是第二顆心臟

日本新宿西口治療院院長和針灸整體師宮本啓稔表示,小腿被稱為「第二心臟」的原因,是因為小腿肌肉透過肌肉幫浦的作用,能夠協助促進站立和行走時難以回流的血液向上流動,有助於維持正常且健康的血液循環。

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解釋,當血液流向下肢周邊血管時,這些血管屬於比較末端的循環組織,由於靜脈缺乏瓣膜,需要外力幫助才能將血液送回心臟。

陳欣湄指出,腿部缺乏肌肉的人可能無法完全使靜脈血液回流。由於肌肉位於靜脈附近,當肌肉收縮時有助於促進靜脈血液回流至心臟。相對地,擁有充足腿部肌肉的人就像擁有第二顆心臟一樣,能夠幫助下肢血液順利回流至心臟,減輕心臟負擔。

她強調,缺乏肌力或運動不足的人,當血液在下半身積聚過多組織液時,無法有效將血液送回心臟,可能會感到小腿沉重、水腫,以及在抬高腿部後症狀得到緩解等症狀,這顯示肌力不足和下肢循環不良。

三種運動訓練下肢

有許多不同的下肢運動方式,包括有氧(耐力)、抗力和筋膜運動。以下是各種介紹:

首先,有氧(耐力)運動,例如跑步、快走等,可以增強心肺功能。若擔心對膝蓋造成傷害,可嘗試平躺踢腿或懸空踩腳踏車等動作。進行任何運動都應該逐步進行,先進行適當的熱身,確保腰椎、骨骼和神經處於良好狀態。

其次,抗力運動,例如重訓、深蹲等,是以負重訓練為基礎。身體為了適應負重,各種功能,包括肌肉、骨骼、關節間的協調、內分泌和神經等,都會因訓練而得到提升。

第三,筋膜運動:筋膜需保持柔軟和有彈性,例如拉伸運動、瑜伽等。這與前兩種運動的重點不同,它不是為了增強心肺功能或肌肉質量,而是專注於增強筋膜的功能。

參考資料:早安健康

          健康2.0

          中華新聞雲

Author Ms. F

Writ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