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節炎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慢性病之一,但並不一定只發作在老年族群,年輕人也有可能得到。常見的關節炎大概有四大種類,它們有什麼症狀、成因為何,接下來就一一告訴大家。
退化性關節炎:隨時間漸漸加劇的疼痛
又叫做骨關節炎或變質性關節炎,主因為關節囊液的滑液逐漸減少,軟骨在缺乏潤滑和緩衝的情況下逐漸磨損,造成關節囊萎縮。會這樣的主要原因是「勞損」造成,韌帶、肌腱長期使用不當握過度使用而產生破壞,進而影響到軟骨,久了硬骨也開始磨損。
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除了關節出現紅、腫、熱、痛以外,容易出現關節僵硬,卡卡的感覺,尤其是長時間靜止不動後,例如早上起床的時候。
可以做什麼來保養:
- 避免蹲跪
- 以拉買菜車代替提重
- 維持標準體重
- 上下樓使用手扶梯
- 多熱敷
- 穿軟而有彈性的布鞋
- 抬腿運動
類風濕性關節炎:留意兩側同時的關節痛
和自體免疫疾病有關,通常主因為家族史或遺傳疾病。雖為遺傳疾病,但往往年輕時不會發病,好發於中年時期之後,這是需要注意的一點。
類風溼性關節炎最常發作的關節為末梢小關節,例如掌指關節、近端指間關節、腕關節,也會紅、腫、熱、痛,特別的是往往兩側對稱性發生。休息後關節更顯得僵硬,早晨特別明顯。
可以做什麼來保養:
- 冷熱敷(冷敷有麻醉效果,熱敷可緩和僵硬及疼痛)
- 按摩肌肉(不要在關節及發炎處按)
- 游泳
-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
- 適度運動及休息
- 避免過度疲勞
- 避免提重物
- 減輕關節負擔
痛風性關節炎:突如其來的紅腫熱痛
台灣是痛風體質比例最高的國家,男性多於女性。女性也會發生,這主要是和飲食不當有關。攝取過多海鮮、紅肉、手搖飲等食物,容易影響尿酸排出,多餘的尿酸會沉積在體內形成結晶,沉積的結晶就可能引起關節腫脹,甚至引起關節變形。肥胖也會因為影響代謝功能,間接引起痛風。 痛風性關節炎和另三種關節炎不一樣,來得突然,去得也快。發生的位置大多集中在單一關節,比如手指或腳趾。患者一樣會有紅、腫、熱、痛的症狀。
可以做什麼來保養:
- 減少食用海鮮、啤酒、油炸食物、含糖飲料
- 補充維他命C,促進尿酸排出
- 服用痛風藥物
僵直性脊椎炎:脊椎逐漸僵硬
僵直性脊椎炎和其他類型的關節炎不同,常發生在20-40歲的族群,其中男性又比女性容易患病。目前推測患病原因可能與家族遺傳或細菌感染有關,一旦患病,患者的脊骨會彼此黏合(椎間盤發生骨化現象),時間一久,脊椎會變得僵硬且失去彈性。
起初,患者會在晚間感到腰部、臀部疼痛或僵硬。雖痛感可透過其他方式舒緩,但症狀將持續三個月以上。疼痛和僵硬的部分還會往上蔓延到其他部位,情況嚴重時,患者彎腰的弧度將受到限制,且駝背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。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年輕族群,初期症狀又與腰酸背痛相似,常被誤以為是運動傷害,需要經過醫生專業檢查才能分辨出不同。
可以做什麼來保養:
- 背部熱敷
- 溫水泡澡
- 游泳
- 適度全關節運動
- 復健
參考資料:HEHO
高醫醫訊第十七卷第二期
元氣網
iHealth
HS健康專科
吳博貴醫師
林新醫院衛教資訊
南投醫院衛教資訊
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衛教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