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大多數人的生活步調緊湊,在生活與家庭中時常扮演不同角色,常常忙到沒時間好好停下來看看自己,不知不覺身體累積好多壓力,大小毛病都跑出來。有人白天總是感到疲憊、晚上睡不好,甚至有消化不良、易脹氣、肩頸僵硬、頭痛、胸悶等症狀開始出現,一旦身體不舒服,心理健康又繼續受影響,造成身心更不平衡,到底該如何解除這惡性循環呢?
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(Dysautonomia)
自律神經又稱作自主神經,運作不隨大腦及意志改變,負責維持生命基本機能的神經系統,控制包括心跳、調節體溫、呼吸、消化、排尿排便等。
自律神經的組成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,交感神經就像油門,當人處在焦慮或是緊急情況下,會促進血管收縮、心跳加速、腸胃消化便慢及增加肌肉張力等;而相反地,當人準備進入休息狀態時,副交感神經就像煞車,會使血管舒張、心跳變慢、血壓降低,促進腸胃消化,讓人體放鬆。
自律神經雖不受大腦意志控制,卻容易受到情緒、外部刺激等影響,進而出現不正常運作的情況。當兩者無法相互調節,就像翹翹板兩邊不平衡,一邊總是過重,而另一邊總是過輕,此現象就是自律神經失調。這時可能產生的情況有兩種:一是交感神經過度活化、副交感神經活性過低,容易感覺到焦慮不安、緊張;二是交感神經活性過低、副交感神經過度活化,容易感覺到沮喪、低落、疲憊。
自律神經失調會出現什麼症狀
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多變,並無典型症狀,很可能身體從頭到腳都會出現不適症狀,發生在每個人身上表現不同。
- 頭痛、頭暈、耳鳴
- 心悸、胸悶、呼吸不順
- 肌肉痠痛、多汗、皮膚發癢、手腳麻痺
- 腸胃功能不佳、頻尿
- 焦慮、憂鬱、失眠、倦怠、嗜睡、記憶力下降
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
環境壓力加上天生性格,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。
當我們長期面臨生活上各種壓力時,自然會有各種情緒產生,而這些都在在影響著自律神經。若是天生性格追求完美,或著過於敏感、易焦慮緊張、習慣壓抑情緒者,這樣的影響恐怕加乘;或若又遇到作息不正常打亂生理時鐘、荷爾蒙變化等因素,也會造成自律神經失去平衡。當時間一久,系統就如同已彈性疲乏的像皮筋一樣,協調功能每況愈下。
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如何改善?
當身體出現自律神經的症狀,其實是身體對我們發出警告,提醒自己應開始要有意識地調整目前的生活型態,適時休息、調整心情、紓解壓力,多半可以逐漸好轉。如同多數疾病一樣,自律神經失調也是越早發現、越早治療,恢復的狀況越理想。
- 腹式呼吸:腹式深呼吸有助於活化副交感神經,進而緩解心悸、胸悶、焦慮、情緒低弱等問題,幫助舒緩精神壓力。
- 多運動:從事運動能增加大腦中血清素的濃度,以及增加體內的腦內啡,有助於提升愉悅感、感善抑鬱、緩和情緒、幫助入睡等。若想讓身體放鬆,健走、游泳、瑜珈等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- 調整生活作息:想要改善自律神經,千萬別熬夜!夜間本是副交感神經活絡的時間,人會自然想休息,但若熬夜不睡覺,等於刺激交感神經繼續運作,久了容易讓身體亮紅燈。即使工作忙碌,練習做好時間規劃,在正確的時間入睡,且睡前1小時內避免使用3C產品,使身體能獲得良好的休息及機能修復,提高自我免疫力。
- 均衡飲食:多吃富含維他命C的蔬果、深綠色蔬菜、全穀類、蛋類、肉類、乳製品、深海魚油、亞麻仁籽、堅果類等,可增加神經傳導物質(多巴胺、正腎上腺素、血清素等等)的濃度,維持神經的作用穩定。
- 保持心情舒暢:身心不適的形成,往往與面對事件的反應有關,若性格較容易在意細節、完美主義、容易只站在自己立場看事情等,也許在職場中表現不錯,卻是容易使身心失衡的原因。若遇到生活不順,不過度壓抑情緒,找出適合自己的釋放情緒及紓壓方式。建議將同一件事情換個方向思考,通常能帶來全新的視角,而心念的改變也會為身體帶來幫助。